继“五一”长假后,又是“十一”的七天长假,京城的剧院、剧场进入了一个繁忙的演出期。如果说“五一”时剧院及演出公司对京城演出市场还处于试探、摸索阶段,对赢得市场还不是那么自信的话,那么“十一”的演出安排可谓准备充分,信心十足。假日演出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剧院团和演出商尝到了甜头,也促使他们以更大的力量来开发这一市场。
今年“五一”长假使无数商家获益,购物、旅游也创下了新高,使假日经济这一说法得到了国人的认同。但人们假日的文化需求也在同时扩大。就京城而言,七天长假,走进剧院看演出的增加了,众多旅游者白天游览,晚上看演出也成为必不可少的项目。假日演出市场的红火,使一些剧院团改变了演出、经营观念,开始围绕假日来安排演出。
沉寂已久的中国京剧院在新任院长吴江的带领下,推出了“金秋演出季”,自9月28日起在长安大戏院和人民剧场演出21台大戏和一台折子戏。中国京剧院在新中国成立后改编、创作的《满江红》、《三打祝家庄》、《海瑞背纤》、《范进中举》、《谢瑶环》等久违舞台的大戏,此次以崭新的面目与观众见面。这个演出季,剧院获得30万元的票房收入,是中国京剧院近十年所未曾有过的票房佳绩。在北京京剧院和北京市文化局工作过的吴江,对演出市场的运作积累了不少经验。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他在人民剧场推出了8场演出,尝到了假日演出的甜头。为此,他将中国京剧院每年的演出定为三个演出季,即“五一”期间的春季演出季,“十一”期间的金秋演出季和新年、春节期间的年末贺岁演出季。吴江这样解释:“文艺也是商品,也要找好市场,放长假是开发演出市场的绝好机遇。演出季的推出,标志着中国京剧院创作、演出规范化、市场化的确立。”
早在今年春节期间,北京京剧院就推出了京剧贺岁剧——连台本戏《宰相刘罗锅》头两本,在长安大戏院演出,票房极佳,前不久赴台湾演出也大获成功,这使尝到旅游京剧演出甜头的北京京剧院也积极组织假日大戏演出。10月1日他们在工人俱乐部演出传统大戏《龙凤呈祥》,10月2日起演出由年轻人担纲主演的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,10月8日该剧将移师长安大戏院演出。院长王玉珍表示,北京京剧院在确保长年旅游京剧的收入外,还要在假日京剧演出中分得一杯羹,两手都抓牢。
一些话剧院团也纷纷推出新戏,抢占一席之地。北京人艺重排曹禺的《日出》、《原野》、《雷雨》,中央实验话剧院排演的日本话剧《我听见了爱》、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反映知青生活的《第十七棵黑杨》,都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。把新戏安排在长假推出,已成为各话剧院团的共识。
其实,节日、假日演出是各剧院团的传统。但以前这种演出多少带有行政命令的色彩,剧院团演出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,而很少想去赢得票房。如今各剧院团多采用市场运作方式,注重宣传,推销演出票,或与剧场及演出公司联手,努力赢得市场。
中国京剧院金秋演出季采用的是倒计时的运作方式,先把演出剧目及演出时间予以公布并开始售票,之后排戏。院长吴江说,这样做表明无路可退,演职员们必须背水一战,不能有负观众,当然也是基于对剧院演职人员的素质及演技心中有数。在剧目安排上,此次张火丁以程派演出《白蛇传》最为引人注目。本次演出,中国京剧院还想出了一个“高招”,每场发放观众调查表,让观众给剧目打分。观众打分高的剧目,将成为常演剧目,反之则加以改进或退出演出市场。
中国评剧院的新戏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采用强强联合的方式,特邀歌星于文华加盟,以明星效应赢得观众。在票务推销上,新任院长凌金玉把在北京曲剧团的经验带到了这里,即剧组每个人都要负责推销演出票,使演职人员确立市场观念:“演戏是全剧院的事,大家都要关心票房。”
假日演出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,给各剧院团带来了可观的票房收入。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演出,各剧院团改变了观念,在创作及演出上确立了市场意识。假日演出扩大了剧院的名气,树立了良好的精神风貌,推动了剧院改革,为剧院走出困境、走向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兴奋地告诉记者,中国京剧院决定金秋演出季后,剧院演职人员十分踊跃,一些久不演戏的老艺术家主动请缨,如李世济提出演《锁麟囊》,并与张学海、冯志孝、吴钰璋等合演《龙凤呈祥》。李维康身体一直不好,但此次带领陈淑芳演出《谢瑶环》,排练时一丝不苟。刁丽已多年不登台了,此次演出《蝶恋花》,完全恢复了状态,这无疑又留住了一个人才。
新年及春节档期,假日演出竞争会更加激烈,对此各剧院团都提前做好准备。中国京剧院已确立了下一个演出季的演出剧目,除了此次卖座好的《白蛇传》、《宇宙锋》、《谢瑶环》外,还将移植演出获奖滇剧《瘦马御使》和黄梅戏《女驸马》。演出将全部在人民剧场,期望以此带动剧场的经营。而北京京剧院的京剧连台本戏《宰相刘罗锅》第三、四本,也会在春节期间登场亮相。